這是誰的媒體?──草根報導新浪潮(下)
這是誰的媒體?──草根報導新浪潮(下)
--作者:fred、領男
[本文刊於《E+E》第12期]
與主流傳媒的理念恰恰相反,草根報導是一種由下而上、聚零為整的新文化。對於主流傳媒來說,草根報導帶來的挑戰在於顛覆了支撐主流傳媒的價值──專業、 客觀、權威。新聞不再是記者的『專業』,而可以由民間──無論是文化人、教師、工程師、學生還是家庭主婦──去採訪和報導。民間作者分佈在社會上各個階 層、職業和地理位置,各有自己的擅長和興趣,這些站在『新聞最前線』的『局內人』(Insider)比專業記者更容易接觸到第一手資料,而他們對報導題材 的認識也往往更深入、更全面、更敏感。就像住在巴格達的博客Salam Pax,他自2002年9月開始在自己的blog『Where is Read?』裏,記下了巴格達戰火焚城的景況,為全世界報導了第一手的資料。他的blog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站之一,更反被CNN等的主流傳媒廣泛報導。
正因作者們背景各異,新聞報導的手法亦更具彈性。傳統傳媒及記者所恪守的客觀、中立的報導原則,在另類媒體中,再非金科玉律。正如OhmyNews.com 的創辦人吳連鎬所說,『對我們而言,客觀報導不值得驕傲。只要文章寫得好,事實與個人意見可以同時存在。』簡而言之,草根報導容許新聞個人化,既不必『客 觀中立』,也無須背負『新聞權威』的包袱。而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的權力,也不再局限於冷氣房中的幾個主流傳媒總編輯手中,而是由作者和讀者以互動方式共同決定。一些主流媒體不會垂青的小眾議題,卻可以 在另類媒體裏得到詳細的報導,和引來深入的討論;這些討論,往往又能反過來豐富報導本身,令議題變得更多元。讀者甚至可以在平台上指出報導者的不足和錯 誤,又或是提供更充足的資料,共同將新聞更完整的面向呈現於讀者面前。
在香港,兩次七一遊行孕育了公民媒體運動的出現,市民先後自發組織自己的媒體,網台的出現,把人民記者率先引入新媒體革命。直至《香港獨立媒體(INmedia)》於去年十一月出現,作為本地第一個以草根報導運作的獨立民間媒體,他們參照了不少外地另類媒體的經驗,在過去四個月摸著石頭過河的日子裏,對於將媒體跟社會運動結連、主動介入主流媒體、改變公眾對媒體既有的定義,進而推行新媒體教育,對華文社會的媒體運動頗有啟發。
香港正處於新舊媒體運作模式的十字路口,草根報導及另類媒體的發展勢不可擋,對於主流傳統媒體而言,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挑戰。另類媒體的出現,意味著媒 體的工具正漸漸回到人民手中,以往人民被稱為消費者、讀者或觀眾,在未來他們對媒體的控制會越來越強。如今我們發明了創造媒體的工具:博客軟件 (blogging software),是歷史上最廉宜和最普及的工具,讓我們可以在彈指之間出版文章、圖片、聲音和錄像等。我們生產的東西都有價值,而每一個人都可以控 制、創造、推銷、搜尋自己需要的東西,進入媒體的壁壘被摧毀。以往單向的媒體變成一個開放的空間;若果讓人民控制媒體,他們就會善於利用──只要市民有空 間去控制,他們便會去做。今天他們正在挑戰和改變媒體,明天他們會挑戰和改變政治、政府、市場和教育。這不單是一場媒體革命,這是一連串革命的其中一環 ──它已經展開了。
這是誰的媒體?──草根報導新浪潮(上)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或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捐款支持我們吧!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