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佚記

Thursday, June 16, 2005

大學削資事件簿(四)




大學削資事件簿(四)

show_img.php
十一月十二日 星期三 早上

今天的校園與平日沒甚分別,學生依舊在飯堂談天說地。手機、電視遊戲、型男索女無所不談,無所不聊。只是多了幾十個忐忑不安不的學生代表。他們經過一晚通 宵達旦的煎熬,受到多個團體的壓力,今天要踏實地去幹點事,去作點宣傳,向校內各同學傳遞削資事件的來龍去脈及將會對學校的影響。另一方面,學生代表相約 了今晚再次召開會議,討論一下今週是否會組織什麼活動去喚起同學對削資事件的關注。而我與朋友甲二人卻又再傾談昨晚的事。

朋友甲:「你覺得昨晚的會議怎樣?」
我:「他們都不是有心人,不理解校長的苦心,在危急關頭還要名節保身,真令人失望」
朋友甲:「你又提及危急關頭,究竟你現在得到了第一首資料沒有?」
我:「校長的話就是第一手資料吧,很可信,不是麼?」
朋友甲:「我不知道……但總是怪怪的」
我:「你想太多了,我們做事要跟校長同一口徑,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朋友甲:「或許吧……除了削資你還得到了什麼資料?」
我:「今天我收集了一大堆輿論對今次學生運動的評論」
朋友甲:「怎樣?」
我:「大都狠批學生的罷課的行為是進一步浪費資源,罷課是不肯與政府共渡時艱,沒有社會承擔、不理性的表現」
朋友甲:讓我看看」

社會及專欄B24 太陽報 評論員梁立人2003-11-12


無知!無顏!無恥!

大學生向來被視為社會未來的希望,因為他們年輕、有學識、有熱情、有正義感,所以對大學生所做的一切事,都予以正面的評價,鮮有人敢捋其虎鬚,面對這股不 可抵擋的洪流。 然而,對大學生準備以罷課抗議政府削減教學經費一事,只能以「無知」、「無顏」、「無恥」六個字來評價! 香港現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窘境,這是三歲孩童也能感受到的事,「共渡時艱」的口號已喊了整整兩三年,連社會上生活最艱難的領取綜援人士的福利,也被一次 過削減了百分之十一,教學經費分多次減百分之十一,可說是對教育界的特別關照。大學生連如此正常的滅赤措施,也要出動至高的鬥爭方式來對抗,這不是無知是 甚麼? 在香港,每逢經過環境最好,建築最漂亮的地方,不問而知,那一定是大學所在。納稅人提供給香港大學生最好的學習環境,提供給他們最充裕的教育經費。即使把 這一切都減半,香港大學生仍是天之驕子,其學習條件仍足以站在世界最前列,如今不過削減區區百分之十一,他們就又哭又鬧,以死相拚,有顏面面對尚在困苦中 掙扎的衣食父母嗎? 大學生若是為社會正義而戰,為民主自由而戰,即使有過激之處,尚有值得欣賞的地方,但今次他們是為既得利益而戰,為不願與市民共渡時艱而戰,為爭吃納稅人 的血肉而戰,這種毫無讀書人風骨的行為尚可顯得理直氣壯、面無愧色,實在教人無話可說,只能冠以無恥二字。
文章編號: 20031112034012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觀點角度C09 新報 2003-11-12


無賴何如大學生

理工大學的學生準備以罷課抗議政府削減教學經費﹐他們顯得理直氣壯﹐面無愧色﹐就像準備為國家民族的利益慷慨就義一樣﹐不過﹐如果仔細分析一下他們罷課的 目的﹐會感到十分可笑﹐因為他們並非為正義而戰﹐為民主自由而戰﹐而是為既得利益而戰﹐為爭吃納稅人的血肉而戰﹐這種行為尚可顯得理直氣壯﹐面無愧色﹐實 在教人無話可說。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向來是中國的讀書人所崇尚的情操﹐在香港經濟如此艱難的時期﹐這些大學生憂的卻是自己的世外桃源是否可以保持﹐樂的是 能不勞而獲繼續吸吮納稅人的血汗﹐這樣的年輕人﹐根本配不上大學生三個字 在中國學生運動中﹐罷課曾有過光榮的歷史﹐但今天﹐他們是為對抗共渡時艱而罷課﹐不過如乞丐無賴在地上打滾撒賴﹐縱使能嚇得膽小怕事的弱勢政府拿出幾個錢 來打發他們﹐卻丟盡了大學生的面子﹐喪失了讀書人的風骨﹗ 大學生及教職員中對罷課行為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認為大學生為自己爭取教育經費是天經地義的事﹔另一種則認為罷課未必是最好的辦法﹐所以不參與罷 課。 不過﹐兩種看法都未如某大學職員所說的直接﹐那就是因為削減教育經費﹐將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若不減薪便可能會裁員﹐說到底﹐錢沒有人嫌多﹐罷課的目的﹐ 就是要從政府手上多拿些錢﹐至於錢從何來﹖管他從綜援中割出來也好﹐從防治沙士的經費中轉過來也好﹐那是與大學生無關的。 有感於此﹐特贈打油詩一首﹐為理大罷課者助興﹕ 「聲大未必求真理﹐無賴何如大學生﹐慷慨昂然罷課者﹐爭取私利為人民。」
文章編號: 20031112033021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朋友甲:「唉……你看,多醜陋的大學生,無恥無恥無恥」
我:「這怎可以跟傳媒一般見識?他們都不明白嶺南的情況,校長說我們已削得見骨了」
朋友甲:「我不知道……總是覺得有點不妥。說不削又講不過去,要削不知是否承受得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我:「你想太多了,你要信我們的校長。」
朋友甲:「或許吧……」

他倆就此打斷了有關削資事件的對話。YY對自己沒有信心,因為身為一年級學生,無論對社會的關注程度,以至對削減大學經費的始末也認識不深,所以都不想隨意評論。

反觀今天的校園,好像沒有見到很多的宣傳。最大型的算是民主牆上的一幅大字報:
「政府問:我們能夠付得發展大學的代價嗎?我們問:我們能夠付得起不發展大學的代價嗎?」走過六座宿舍的大堂,只有兩三座宿舍經已設有設板為宿生提供資訊。相信昨夜的會議對列席者不但沒有約束力,而且也不太喚得起代表們的決心。


我:「走快點吧﹗」
朋友甲:「趕著去投胎麼?反正今晚也要通宵開會,他們不會逃走的﹗」
我:「唉……你看情況多麼危急,我們身為系會的顧問助理幹事怎可能袖手旁觀?」
朋友甲:「枉你還理直氣壯……系會的顧問助理幹事」
我:「不要說吧,還是快點趕去開會吧」

進入了會議室

我、朋友:「對不起我們遲到了」
學生會:「沒打緊,我們剛開始分享今天大家從傳媒、校內所見到社會、同學的不同反應」
我:「那麼我分享一下今天所觀察到的東西。主要是兩方面。第一是傳媒普遍對反削資罷課行為持批評的觀點。而大眾輿論也對罷課二字極為反感。第二是校內氣氛依然沈寂,有些宿生會不太積極,還未見到宿舍有什麼行動。」
學生會:「既然理大、城大經已宣佈下週二、三罷課,我們是否應該在星期二前作一連串猛烈的攻勢先聲奪人?」
系會:「怎樣奪人?我們理據何在?」
學生會: 「既然我們的資源不足,就以削無可削為理由去行動。政府一味要我們去籌錢?從那裡找?這些不是三五七年可成的事,所以削費對在校的各位,包括教職員是不公 平的。對未來打算入學的同學來說,削費等於剝削他們將來所接受的教育的機會。而且質素也必然會下降。政府財赤嚴重,經濟不好,為何一定從教育開埋手?」
我: 「教育質素是怎樣量度的?政府不向教育埋手,可以向那裡去?綜緩?公務員?醫療?近年的事實証明已不可行。」
學生會:「那麼為何又要削教育?政府理虧」
我:「但你要說人家理虧也先要說出虧在那裡,是嗎?」
學生會代表乙:「好了﹗我們不要再就概念上爭論下去,再這樣辯論到天光那無補於事,不如我們現在討論一下我們有什麼是下星期二前可以做的。」
我:「但不搞清楚我們為何要反削資之前,我絕不贊同任何的行動」
學生會代表乙:「但我們沒時間了,嶺南要生存的,生存為先,概念上的討論為次。」
我:「但沒有內涵的運動又怎搞得起?」
學生會代表丙:「我有一個折衷的方法。我提出一個在由今天起至星期五晚的宣傳期,在星期五前我們盡力向同學傳遞削資事件的資訊。另一方面繼續觀察他們的反應,到星期五晚完結了今週的宣傳運動後再進行檢討會,到時再討論會否作進一步行動。」
系會代表A:「我和議」
系會代表B:「我和議」
系會代表C:「我和議」
系會代表D:「我和議」
系會代表E:「我和議」
系會代表F:「我和議」
學生會代表丙:「我還想提出第二個動議,我認為現在我們應該草議一份聯合聲名,向外界發佈嶺南大學的立場。」

系會代表A:「我和議」
系會代表B:「我和議」
系會代表C:「我和議」
系會代表D:「我和議」
系會代表E:「我和議」
系會代表F:「我和議」
宿生會代表:「反對」

我:「我動議於星期五舉辦一個公開的座談會,歡迎全校學生、教職員、甚至工友參與討論。一來讓大家更深入了解削資事件的來龍去脈,二來我們這班代表也很應該喚起同學的關心,令他們參與,而不是要帶領、主導運動。」
學生會代表甲:「那麼我們要邀請多少位教授出席?不懂中文的教授怎辦?」
我:「我們何須理會這些小節?這次應該是一個由學生主導的運動。我們可以邀請所有人參與,但為何總要有教授上座?大學是一個自由的學府,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應該是對等的。唯一應該要請的是校長,因為我們需要他的支持鼓勵。」
學會會代表甲:「這比較對家賓來說比較尊重。我動議將這項安排也投票決定」

就這樣,四個投票的結果也是通過。而我卻是堅持整個運動要以學生為主體,並且先要深入討論好運動的理據方向,才作一步行動的小數派,但因為他們說星期五前 暫不決定會否作進一步行動,所以我也暫時接受這個動議。而對於校長,到這一刻我依然對他堅信不移的,甚至認他應該今次運動的精神領袖。

綜觀而言,星期三的會議大至比星期二進步,至少內容與列席者的參與程度較之前熱烈。無奈學生會與宿生會之間的矛盾依然難以化解,即使最後他們也答應簽署聯 合聲名。但部份宿生會的態度依舊。相信這個結構性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至於當晚會議之後,各同學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製作宣傳品、單張、刊品、 報告版、橫亙等。

待續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