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佚記

Thursday, June 16, 2005

訪青年民建聯系列三: 人情是要還的

訪青年民建聯系列三: 人情是要還的


(文章曾載於香港獨立媒體inmedia)

996_照片_011

張國鈞說民建聯最可愛的地方是有人情味。領男覺得難以置信, 我則認為這正正是問題的核心。

張的感覺來自上頭給予自己的機會: 加入民建聯僅僅三年, 年僅三十, 他就成為區議員, 青年民聯成立後又成為會長, 之後又跟黨魁的名單參選立法會, 現在是教育政策的副發言人。

「領導比機會我地去論壇, 唔怕講錯野, 只要唔係原則性就得。估計2月份改選會比後生入中央委員, 下次選舉, 相信後生仔會放在頭位, 今次參選睇到曾鈺成和馬力真係好比機會後生…」

「民主黨少壯派走出來, 我覺得係冇機會, 到有機會時, 比大班等搶走, 好似胡志偉, 做左咁多年區議員, 結果選唔到。」

語調中, 他興幸自己生處民建聯。

但所謂的「人情」是需要還的。當我們問青年民建聯的在某一些政策取向會否跟民建聯不一樣, 他有點對號入座地把我們的問題理解為路線的分歧:

「好多記者期望我地會同黨中央路線不同, 我地冇, 我地只係黨中央下的一個小組, 支持黨路線, 佢比機會和資源我地training和接班, 什至有機會做人大, 我地當中有成員會想在國內發揮。不過同外人期望唔同。我地一定唔會分家。至於我地要做咩則無限制, 只要冇違背黨的路線, 可以好自由, 搞議會、搞青年文化都得。」

人情味換來的是對黨的忠誠, 分歧可以擱下, 這是一種patron-client(保護人與受保護人)的政治關係, 一種建基在關係的控制。「只要冇違背黨路線, 可以好自由…」這是一種怎樣的自由? 黨本來是實踐政治理念的工具, 但在這種人情政治下, 黨的統一性變成了目的。如果黨之下容不下路線的分歧, 那麼這個黨如何更新? 從政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 當政客要還人情時, 他可以用什麼東西來還?

「出得行, 預要還」不知張國鈞預備了什麼來還這筆人情債呢?

待續… 下期預告: 大黨的風範

(採訪: 領男, 阿祖, 阿藹, 執筆: 阿藹)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