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佚記

Thursday, June 16, 2005

從九一二總結前瞻基層運動




從九一二總結前瞻基層運動

show_img.php
從九一二總結前瞻基層運動
領男 & 阿野

基層論壇於九月二十二日晚上在荃灣街工服務中心舉行了一個名為「變局或騙局?立法會選舉後的基層運動——好戲,在選舉結束後開鑼!」的討論會。參與討論會 的人數大概完十人,多數來自基層的勞工、婦女、學生、教員以及傳媒組織。是次活動的舉辦目的是要總結人大再次釋法以及第二次七一遊行後的立法會選舉結果, 從而為大選後的基層運動作出前瞻性的討論。

大會邀請了四位講者出席討論會,包括:職工盟代表譚駿賢、街工成員允兆堅、社福界候任議員張超雄以及梁國雄的助選團代表陳寶盈。討論會主持,來自基層大學 的朱江偉表示,九一二並沒有獲得泛民主派預期的大勝,反而得票少了、議席也少了。在整場選舉中,保皇黨與泛民主派的對決幾近壟斷了大眾輿論空間。這種對選 舉論述方式給予基層團體啟示,也為當晚的討論提供了前瞻的基礎。當晚的討論會主要分開《選舉結果總結》以及《選舉後基層運動的前瞻》兩部份。

職工盟成員譚駿賢在討論會的第一部份率先發言。他指出在整體投票率上升的情況下,職工盟於唯一出戰選區新界西的得票卻較去屆還要少七千票,主要原因是他們 向來只重視會員票。在九一二選舉中,工會內右傾的泛民主派支持者將票投向了民主黨以及四十五條關注組,而左傾會員則投向梁國雄及鄭經約翰,職工盟在媒體設 定的政治光譜中幾乎佔不了任何位置。而今屆新增選民不一定將票投給泛民主派的原因,是因為基層工友實在擁有多個選擇,他們可能將票投向了組織動員力量夠強 的民建聯,這反映了工會進行組織動員投票的急逼性。

而街工代表允兆堅亦同意選舉結果反映了基層的身份日益模糊的冒點。他表示,即使兩次七一都有為數眾多的基層上街,基層議題便會被提上泛民主派的討論議程, 更遑論媒體上的報導,因為基層所提出的議題很可能會被劫持、被偷換。他總結基層在九一二後的未來定位時說:「我們在選舉後應思考一下為甚麼基層選民將票投 給右傾的候選人,而不再選擇代表基層勞工的名單。」

而來自社福界的候任議員張超雄總結勝出的結果時指出示,他之所以能擊敗兩位來自強大工會組織支持的候選人:社聯主席方敏生、社總主席張國柱,是因為工會根 本不瞭解和掌握界別內的不滿情緒。他分析社福界的投票意向時指出,兩位對手根本不清楚界別內選民對社福界員工的訴求,假若兩大組織積極動員支持票的話,自 己勝出的機會將會大打折扣。


第四位討論嘉賓,候任立法會議員助選團代表陳寶盈總結選舉結果時說:「其實在選舉前,我們沒有很大信心可以膀出。但在某情度上,選舉結果反映了我們『追擊 田北俊』的策略是收效的。作為馬克思主義者,『追擊田北俊』絕對特顯了我們鮮明的階級身份。雖然田北俊與長毛兩人的票源分別極大,但七一確實反映了市民對 大財團不滿,我們高舉反對資產階級的旗號,的確有效地特顯了長毛的立場與位置,藉此間接爭取泛民主派內反對民主黨的票源。」

論壇進入討論環節時,與會者踴躍地發表各自的意見。不少來自基層市民的發言者都圍繞著基層團體在今天的政治環境裡,應如何理解自身的角色位置。討論其中一 條線索,是張超雄提出的「議題被媒體和政黨劫持(hijack)」。這位候任議員以近日反對削減老人傷殘綜援為例,指出媒體因為長毛和自己等立會新血支持 該事件而將這項議題大肆炒作,加上投機分子因形勢轉變,應聲加入反削綜援行列,原來的跟進議題的組織經已處於被動,無法掌握整個運動的走向了。他還說: 「如果基層團體之間形成不了一個能互相支持的網絡,大家在社會運動的角色可能會被政黨取代,繼而慢慢消失。」

有與會者認為,議題被劫持是司空見慣的事,反而團體間的山頭主義曠日持久,才是根本的問題。也有人認為根本的問題在於香港市民對社會運動的認同現已所餘無 幾。就著這些意見,街工的允兆堅提出將社會運動從議會政治中分割出來,這意味著工會退出議會政治,以解決工會代表作為議員與基層組織者的曖昧角色。一位在 工會員工感慨地說:「許多工友和街坊已不再當議員助理是組織者,找我們只為了與直接議員見面,其實市民已視議員為朝中的權貴,他們可以幫市民做這樣、做那 樣,當議員為他們辦妥了要做的事,我嘗試組織他們加入工會,一起參與爭取基層的權益,很多時也失敗而回。」不少工會人士不約而同的提出一些解決這個問題的 方法,他們大致上指出大家要重新肯定工會的性質,突出工會的身份以及組織工人的工作,以應付選舉後的新形勢。

工會正面對的身份模糊問題一度成為當晚的討論焦點。有與會者認為,長毛張超雄等高票當選標誌前景光明。但打正工人基層旗號的街工和職工盟看來卻只能原地踏步。大會主持朱江偉對此問題作簡短的回應:「對結果可以感覺失落無力甚至憤怒,但卻不可以就此投降放棄突破困局。」

對於這個問題,有與會者提出打破議會政治和社會運動的對立氣氛才是唯一出路。發言者以近日削減綜援事件為例:「削綜援只是整個社會福利議題內的其中一步, 即使政府讓步不削綜援,這不代表它會對其餘社福項目開刀。如果沒有宏觀的分析和戰略,我們就只不過在重複八十年代以來的歷史,重新回歸議會與街頭對立的二 元分化,即使多安幾位關心基層的議員入議會,四年後希望恐怕也只會成為失望。」
面對這種分化對立政治氣氛,有與會者歸究於「左派陣型的領導危機」。他指出在社會運動的群體之中,不缺有主見立場的人,唯獨缺少了組織和領導的意志。在大 財團和中共的攜手下,管治危機被傳譯成管治效率的問題;由此,他們得以提出種種方案和政策,嘗試化解問題,從而駕御形勢、建立領導權。今年七一之前,中共 再一次釋法。另一邊廂則有由陳啟宗為首的財團利益,觸動了市民強烈不滿的情緒,但民主派陣型之中卻沒有建立領導權,與對方進行政治角力。在此時此刻再次搬 出議會與街頭的對立,可能是製造問題多於解決問題。對於意議題被其他利益劫持,該發言者亦即回應:「這種現象最能突顯民主派陣型實在缺乏建立領導權的宏觀 視野。畢竟,派福利是政權解決危機最有效的方法,沒有宏觀視野,眼中只有綜援問題,若政府讓步不削綜援,原來的反對聲音最強的民選的議員,便會應聲成了董 建華政權的肯定者,最後社會運動將會無險可守。」

循建立領導權的思路而言,合作結盟是必不可少的。有與會者肯定結盟合作的需要,有提出結盟和合作的前提是清晰的理念和議程,也有與會者堅持應結盟便結盟, 應包容便包容,應衝突便衝突。總括而言,是次討論會顯示了對基層運動、社會運動的不同假設和景願。而若認為今天的運動不成氣候,不妨將會上的意見看成解決 問題的指引的同時,亦視作運動不成氣候的根源,兩者可能同有啟發性,
從這條思路繼續推進下去,基層立場將能跳出曖昧含糊的十字路口。

1 Comments:

  • At 10:43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Wonderful and informative web site. I used information from that site its great. » »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