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佚記

Thursday, June 16, 2005

學生會上京風波的啟示




學生會上京風波的啟示

show_img.php




學生會上京風波的啟示
陳浩倫
文化研究系二年級


 最近五間大專院校包括嶺南大學學生會高調上京事件,在嶺南大學掀起了一場風波。雖然嶺南學生會會長最後因學生壓力而取消赴京。但我對此這件事依然感到極之震驚,也對大專界一些學生組織感到痛心疾首。
 
  五間大專院校,包括嶺南大學學生會在九月廿九日發表聯署聲明,公開表示他們將會代表院校學生於十月一日應中聯辦邀請,參加國慶酒會。聲明表示:「持續而 深化的交流才是真正的溝通,亦是促進雙方良性互動關係的關鍵。因此在是次慶祝活動後,我們將聯署發信希望中央政府作進一步會面及溝通,討論有關『八九民 運』、『人大釋法』、『香港政制發展』等議題。在整個溝通過程中,香港大專界將如實反映港人意願,並堅持學界一貫爭取民主的主場」

乍看之下,聲明寫得很堂皇。但背後的故事,卻是既荒謬,又令人痛心。

 嶺大學生會上京的風波,事源學生會會長在作出在上京決定前,並未經內部討論、在校園未有經過咨詢、聲明也未經審議,就私自與五間大專院校聯署公開表示應邀赴京,參加國慶酒會。及後有嶺南學生從媒體得知這項消息,於是張貼大字報,要求學生會會長澄清上京事件的來龍去脈。

其實,學生會應在決定上京之前公開向同學咨詢意見。即使這是嶺南大學學生會內部詳細討論後得出的決定,但作為學生的代表,幹事會有必要向全校同學公開交待是次上京目的,以及作出公開討論,上京與否應以同學的意見為依歸,而不是黑箱作業、閉門造車。
 
  及後學生會主席出席了一個簡單的咨詢會。他回答同學提問有關會長向外界表示將會上京之前,為何並未進行任何咨詢、討論以及意見收集。主席的回答是自己不 知道事件是如此重要、沒有時間、不知道、一向代表同學出席很多場合也沒有作過這些程序等等。其實這些都不是理由,而是迴避問題的空話。雖然,有人會認為種 分析很主觀,但以理由回答別人的方式應該是我同意、不同意,然後再拿出論據支持自己的論點。然而,「不知道」究竟意味著什麼?這可能涉及一個很嚴重的問 題,事情是否因為某些政治原因,而被刻意隱瞞?既然上京過程根本上就是封閉的,那麼不難令人想像到這件政治事件的背後,是否有一些未被披露的東西(或交 易) ?

 讓我們從上京風波之中找點線索。其實,我們不可將整件上京件事作「非政治化」的分析,因為參與國慶酒會根本不可能是「純粹觀禮 形式」的交流,它跟出席朋 友的生日派對有本質上的不同。應邀出席一個政權誕生的慶典,就意味著你同意這個政權的某些政治立場,否則你可能會到場示威拒議,表示你質疑政權的合法性, 因為它所以能夠建立,很可能是透過武力和殘忍的手段,才能完成統治。同樣地,學生會同樣也是權力的體現。透過同學的選票,學生會就直接被賦予代表普羅學生 的權力,無論是發言、發表文章、聲明,一字一句也是一種代言的權力。所以,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參與國慶酒會,就是兩個權力的接觸,也是政治交往,為何上京不 是一件政治事件?

 對於以學生會名義參與國慶酒會是「純粹觀禮形式」的解釋,是一個缺乏歷史視野,缺乏文化、政治觸覺的迴避答案,也是對 自己思考過程不負責任的表現,它絕 對不是什麼「理性」或「客觀」,只不過給自己的腦袋懶惰一番,迴避審視整幅客觀政治、文化環境以至歷史狀況組成的大圖像。我舉另一個例子,假如學生會應邀 參加了美國攻打阿富汗後建立新政權的大典儀式,很明顯就味意著他們認同美國的侵略行為。相同邏輯,放進學生會上京參與國慶酒會的行徑進行解讀,又會得出什 麼結論?大多數嶺南學生是主修人文學科的,以上的視野、觸覺是很基本的分析能力問題,所以「不知道」其實好像給予我們第二種信息,可能就是對事件有所隱瞞 了。

 這次事件除了反映學生組織欠缺歷史視野、宏觀的文化、政治觸覺,更重要的是暴露了他們對於經民選產生的代表的「權責」認識非常貧 乏。眾所周知,嶺南上庄 的過程很兒嬉,從傾庄到上馬前後不足兩三個月,傾庄時的討論質素流於官僚苟且。每年傾庄,師兄師姐只會簡單問你為何要上庄,答案大概只會是:「想學野」然 後草草了事。接著就再交待每個職位的工作範疇、警醒不要搞山頭主義、要建立團隊精神、保持和諧氣氛等抽象、空泛的理念。而對於新庄的性格、觀察事物的角 度、人文關懷精神、用什麼方式去介入社會等議題,總是隻字不提(當然很多時是能力有限),否則你會被定性為異見份子,理想主義者。這次事件之所以弄得如此 尷尬,完全因為學生會對於權責沒有清晰的概念,才能做出如此荒
謬的事。在九月廿九日的討論會上,更有人無恥地說:「我反對將這件事向外界披露,因為實在太可笑,是笑話。說出去會激化嶺南內部矛盾、而且外界會認為嶺南人不夠團結。」

  這真是可笑至極點,這種官官相衛、互相包庇的份子竟然可以在議事桌上高談闊論,學生會既然由民主基制選出,理應向同學負責,凡事要交待清楚。記得候選人 每逢選舉期就會披著民主外衣,日夜向同學俯首低頭,上馬後卻露出自己的狐狸尾巴,原來滿腦子都是封建思想﹗再想深一層,為何我們要爭取香港民主政制?其中 一個目的就是要反特權、反封建。且看沙士事件,董建華包庇手下楊永強、高永文,原因是:「我們要維持統治班子的穩定性。」一間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用這個 比喻形容上京事件實在貼切不過。在嶺南,不只學生會內部有意互相包庇,最近連嶺南校內的同學也大講和諧、減少矛盾,這樣的偉論與特區政府所說的歪理實在有 異曲同工之妙。說這些話的人,有部份是我所認識的。

他們也有參與七一遊行,也有大喊爭取民主的口號。但撫心自問,平時他們高叫民主,但評 論上京事件時就掩著自己的良心說話,叫「嶺南人」隻眼開隻眼閉,不要 激化矛盾,以免影響聲譽。雖然一段歷史不會重演,但正因為嶺南人總是不會反省,最後相同事件才會不斷發生。就像上京這件醜事也一樣,他們所講的和諧根本就 是剝削選民的發言權、犧牲民主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假造出來的自私廢話。

 為何嶺南的學生組織會如此腐敗不堪?其實所有問題就好像大自然的生 態循環,不停自我產生下去。眾所周知,在嶺南上庄每年那好像苟且偷生、以提倡吃玩樂為 己任,才能麻醉同學的思維,拒絕一切討論。就是這樣,他們才可以掛著屬會名銜四處招搖撞騙,有學生組織甚至鬧上了北京,炮製了一場荒謬的鬧劇。每逢學生組 織發生了問題,依靠著腐敗的人際網絡,就總會有辦法遮遮蔽蔽、暪天過海,最後將事情擺平。接著又一年,又可以繼續向下庄進行歪風再生產,久而久之就變成了 一種常態,一種不証自明的真理。可恥的是他們都是主修人文學,每天接觸批判理論,但甘於犧牲公平、公正,如果香港政府忽然正義,嶺南大學將會再一次成為削 資的目標……

 今次上京事件,除了令同學為之震驚之外,我想最重要的是它帶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上京反映了整個學生組織架構內的荒謬及自 相矛盾。從這次事件進行反思, 我們不得不承認嶺南校內實在存在著很腐敗、封建、反智的風氣。它們之所以能夠四處招搖撞騙,其實每位同學也應負上一定責任。因為我們以為投選票就代表克盡 公民責任,但一個真正的公民社會,除了投票,還要在投票後持續監察當選人,並且親身參與公共事務、積極討論,為社群不停注入新意義,才能避免荒謬的學生組 織不停地自動運作下去。

 踏入十月,各系會、屬會馬不停蹄尋覓新庄繼任,故特撰此文,因為上京時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討論基礎,也是一個破除嶺南學生組織腐敗文化的好機遇,希望往後的同學能自我反省,在廢墟中的大學建立新文化。
show_img.php


1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