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採訪中心 — 組織民間記者介入議題
DIY採訪中心 — 組織民間記者介入議題
--領男
面對一些「未經核實」的民間報導,究竟民間記者應如何反應?是說一句「都唔知真定假」就不了了知,還是要將一些令人半信半疑,但仿佛社會常態加以深入查訪,藉此引入更廣闊的視野去討論社會議題?
最近民間記者Gilles Deleuze的報導《大學歧視有無罪?》 掀起了一場激烈的討論,有人覺得報導並非奇聞,圈內人一看便知這是學術建制內的陳規漏習,見怪不怪;有人總覺得媒體要負責實証的部份,要查找真凶,要打大 老虎。但我想兩種觀都失諸犬儒,欠缺進取的方向,甚至會令民間記者進入誤區。在《大學歧視有無罪?》的討論區內,有論者提到民間記者在多重權力不對等的情 況下,既沒有專業保障、也沒有身份名銜,面對這個問題,其中一個出路就是跟專業記者合作,為他們提更多資料,待討論成熟,專業記者自然跟進。
這種觀點當然比「核實論」及「見怪不怪論」較為積極,但對於民間記者長遠發展而言,我們應向更進取的方向思考如何推動民間記者運動,以公民的身份介入社會議題。
有看過Inmedia論壇的讀者,也會知道「DIY採訪中心」。這是民間記者組織採訪工作的地方,若果民間記者對某個社會議題特別關注,有興趣撰寫民間採 訪,我建議大家好好使用DIY採訪中心。民間報導的理念,就是以公民個體的身份,親身採訪不同的社會議題,從而避免遭到不必要的干預,例如書寫角度及立場 等問題。民間記者以個人身份報導,在公民自發組織而成的獨立媒體發表,由於媒體構成沒有牽涉個別財團、政黨、報館的利益,Inmedia只是一個獨立的平 台,所以報導公允與否,均由會員讀者及其他民間記者評價,遇有資料失實或報導有所偏見,也應該由大眾指摘,從而跟作者洽商修改。
遇有各類值得採討的社會議題,大家可以善用DIY採訪中心,召集民間記者合作組織採訪,發揮DIY的精神。至於組織採訪工作時,則有兩點需要留意:
首先,無論民間記者的文章是獨立發表、還是利用DIY採訪中心組自行織採訪隊,聯合撰寫民間報導,最終文責是是自負的。早前有位朋友電郵給我,說她有興趣 採訪一個論壇,但卻怕自己寫了報導後,如果外界看見立場有所偏頗,會令人誤會Inmedia獨立媒體是政治宣傳工具,所以不知應如何處理。我想理清一個概 念,一位專業記者為報章受薪打工,是以報章的名義撰寫報導,並且經編輯審查後才會出街,換言之受薪記者寫的東西,是「代表本報立場」。但獨立媒體卻是另外 一回事。
民間記者是以公民個體的身份參與報導工作,不是為Inmedia獨立媒體打工,所以在立場與角度方面,Inmedia是沒有權過問的。所以,任何人也都能夠參與民間記者的行列,我建大家日後好好運用DIY採訪中心,組織民間記者報導評論社會議題。
第二,正如有論者提及民間記者在面對眾多權力不平等的情況下,Inmedia扮演著一個推動本地獨媒體運動的角色,如何進一步幫助民間記者的工作?我舉一 個例子,上一次Inmedia讀者會討論到,假設民間記者想到一個只供「專業記者」進入的場合採訪,例如董建華宣報辭職的記者會,民間記者在沒有記者証的 情況下,Inmieda可以怎樣提供協助?
其實現時Inmedia是有一個授權採訪的機制的。Inmedia是經社團註冊登記的媒體,如果被訪者或被訪機構要求民間記者出示機構証明,民間記者可以 聯絡Inmedia編輯部,編輯會跟他們商討如何提供足夠的協助。如果報導最後以Inmedia名義撰寫,文責亦會由作者及Inmedia一同承擔。所 以,民間記者的身份雖然獨立,但並非孤軍作戰的。
希望各位繼續積極討論《大學歧視有無罪?》,而我們討論的焦點,應集中於獨立媒體及民間記者在這件事上應扮演什麼角色,才令自己的位置就不至被動。要好好 運用獨立媒體這個平台,就應盡快走出「核實論」及「見怪不怪論」兩種思想籠牢,這樣將能夠為獨立媒體運動加添新的想像,將民間記者置放在一個更主動的位 置,令民間記者這個有意義的計劃成熟發展起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