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佚記

Thursday, June 16, 2005

大學削資事件簿(七)




大學削資事件簿(七)

show_img.php
十一月十六日 星期日

今天一早扭開電視機,知道我的伙伴們與八間大學的學生代表與李國章剛開過會,原訂要搞的罷課都取消了,反正我對組織與校長也沒有的希望也完全失去了。所以不想提這失望的一天。

十一月十七日 星期一

今天晚上八時正,永安廣場舉行2008熄滅晚會,象徵嶺南將於2008年將會油盡燈枯。我雖然是舉辦單位其中一員。但不知不覺間,走到了距離他們很遠的一 個位置獨個兒坐下來。頓時間感覺到自己跟組織相距已很遠了,想不到一週的時間可以令我對校長、學校的看法完全改觀。我感到若果這件事不搞得清清楚楚,同學 與校長的關係不再只是吃早餐而是談論校政,討論從政府得來的錢應如何運用的話,我們也不會有真實的証據跟政府周旋,甚至我懷疑2008的故事是否順口開 河。倒頭學生只會成為大學校長、官員、傳媒、政府利用的棋子罷了。

燈光還未熄滅、「海闊天空」奏起了。

「多少次 迎著冷眼與嘲笑 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一剎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覺,不知不覺已變淡 心裡愛 (誰明白我)」

一片愁雲慘霧霎時龍罩了廣場,勵志的凱旋律變成了一首悲曲。眾人搖動手上的燭光,同學用幾百支閃亮蠟燭繪成了一幅美麗圖畫。這種美麗帶著強烈的諷刺。晚會 不但集結了幾百位活生生大學生,最重的是它喚起了一種長期處於同學心底,而又不敢掛到口邊的自悲感,他們慨嘆生不逢時,被機械編排到一所位於制度邊緣的大 學,被貼上到某種社會標簽的感慨成為了不停揮動手上燭上的動力,廣場就是被這種同病相連、同仇敵慨的氣氛充滿了。可真諷刺。

晚會完結,我沒趣地回到宿舍。疲倦的步伐好像在告訴我;:「我快昏了」。難怪的,一週間,我不但跟學生會、學校、傳媒爭辯,最吃力的是跟自己糾纏。一連串的事情總令人心靈爭扎,切夜難眠;疲憊不堪可能就是崇拜的代價吧。

於是我用最後一分吃力推開房門,一手取下信箱的郵件,隨即趟在床上。正當我快入睡之制,手機響了。

「喂?你好……」
聲音死沉的

「喂﹗是我呀﹗怎麼樣?聽說你最近忙透了」

「呀,老瘋,是你呀?很久沒見?我很好,你呢?劇場忙麼?最近有何大作?」

「沒什麼,剛看電視到新聞提要,說你校今晚舉辦了什麼熄燈晚會,你們搞什麼鬼呀?」

「對……我也是其中一員……但當中的故事複雜得很,三言兩語實在交待不出來。」

「沒關係,我打來只想提醒你不要以為自己年輕就一味勇往直前。一來要小心被利用了,我明白抱著滿身衝勁去幹當然是你們年輕人的專利,但凡事要三思而後行。世途險惡,我看到連那些什麼大教育家也只會撈政治本錢,你不要盡信他們的甜言蜜語啊。」

「謝謝你的提點……」

「第二當然是要小心身體啊,你的聲音已出賣了你了」

「真騙不了你﹗我也忘記煞了多晚沒睡,你總是重新要照顧自己的身體的老調,不然老來會後悔」

「哈哈……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起,知道麼?」

「坦白講,我對這次運動十分失望,甚至有點氣餒。從一位抱不少意見及微言,但也要跟著組織猶豫不決地走的學運成員,outsider的感覺實在很難受。」

「為什麼?」

「因為即使我盡力指出組織很多方向、討論質素與策略上的不善之處,似乎大家也不想去深化討論,為學生爭取更多籌碼與政府談判,我在上星期已對這次學運很憂慮,想不到最近被李國璋三兩下手腳擺平,為何領袖們會這樣失策?」

「看開一點吧,現在當學生會的人的理由也不是那麼單純的。但綜觀整星期的風波,無論最後學運成功與否,親身參與其中已令我學習不少了,至少學生們也能親身感受到政府官員的醜惡、奸險。」

「對呀,我這幾天差不多都翻閱過近期有關於學運風波的社評。當中不乏抹黑學生的言論,這個不足為奇,因為不甘心當順民的學生從來也是政府抹黑的對象之一。 可惜,在一堆厚厚的社評之中,沒有幾多是學生的回應,這點我最失望。這星期我翻過《中國學生週報》等等刊物,看看昔日的學運應是如何進行,當年學生們鬥爭 的意志與立場是如何堅定。實在令我佩服。」

「羅馬不是一朝建成的。整件事其實只是 「七一虛火」 這個現象的延伸,可堪憂慮的恐怕不只是大學前途一事。不過,也不需因太著意和 「當年」 對照而氣餒吧,因為那個時候的學運,也經歷過一段也頗為幼稚和缺乏經驗的時期。」

「好吧……暫不談了,謝謝你的鼓勵,我想我的腦袋是時候休息一下了,有機會再跟你思辯一番」

「那麼你繼續努力,我期待你回應那些抹黑言論﹗」
電話掛斷了。

「羅馬不是一朝建成、整件事其實只是 『七一虛火』的延伸,可堪憂慮的恐怕不只是大學前途一事。」;「不需太著意和『當年』 對照而氣餒。」雖然我不太明白老瘋剛剛在說什麼鬼話。但卻覺得跟他的一段對話蠻有意思。掛斷電話後,本來我想將所有煩腦暫時拋諸腦後,倒頭大睡,但一週的 事,浮現出來的問題與感慨卻令人展轉反側不能入睡。我不停在想:「究竟整件事出現了什麼問題?」於是我走到電腦旁邊,試試從參與者的角度,總結我的經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