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佚記

Thursday, June 16, 2005

黑格爾、耶穌與參與精神




黑格爾、耶穌與參與精神

show_img.php
雖然最近心情很壞,但也沒有荒廢閱讀。

當我讀到《到芬蘭車站》第十九章「辯証法的奧秘」時,發覺讀不下了。因為馬克思的唯物辯証法也有一些歷史脈絡的,所以感到一點斷層的感覺。最後我嘗試走進 哲學的脈絡看另一位大師的作品。他就是十九世紀的普魯士哲學家黑格爾。我不是要推介他的書,只是在一本黑格爾入門書中讀到幾段說話覺得很有意義,想與文化 研究系的同學分享一下。

黑格爾在他的論文《耶穌傳》及《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運》中認為:「對基督教的改造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內在於生活與社會世界中的神聖性,而這是正統基督 教所忽略的。」他在《耶穌傳》傳中說以這樣的方式解釋耶穌的故事是可行的。他指出了猶太人上帝觀的不當之處,這導致了毀滅性的異化經驗。神聖性在他們之 外,它是不可視不可觸的。而耶穌的生活則明示了人與神之間一種可視可觸的關係,而這樣的關係對建立信徒們的和諧社群是很重要的。這種道成肉身對黑格爾具有 絕對的影響力。耶穌教導我們:「聖言之遠」;在「道成肉身」中,神聖性與人的生命、與人的形式、與歷史和自然統一。

然而,耶穌對神聖性與人之間關係的觀念並不能為猶太人理解。從內在改變猶太人的宗教信仰是不可能的,所以耶穌只能從外在挑戰他們。因此之故,他所傳達只是 純粹的理念與空想。這意謂著,這些猶太信徒對神聖性與人性理解過於受到猶太教神學的觀念影響。耶穌的教誨是人與神的和解應在所有生命中體現,但實際上卻被 理解成只在耶穌身上實現。同樣地,「道成肉身」原本應該是上帝與所有人性之間的和解的象徵,而如今卻丫被理解成僅在一個生命中達成。

耶穌道成肉身的意義在於告訴世人,他們是世界的一部份,而並非單單生活在一個受上帝所主宰的世界。耶穌不是要以代表世人或是代表上帝的姿態降臨,否則他無須道成肉身,受盡折騰。

雖然,黑格爾所講的故事與我們相距一百五十多年,但當我們反思身邊的同學對於服務、參與性的上莊活動,甚至介入社會等種種生活態度而言,也有很深遠的意 義。面對猶如上帝一般的建制所給予的權力,究竟我們自己以至系會莊員對於「道成肉身」的概念是猶太人、法利賽人還是耶穌?經過一個官式、莊嚴、隆重、排場 的新莊就職典禮,相信這個問題很值得大家思考一番。
show_img.php


2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